图片名称

医疗建筑你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

2021/09/15 00:00

建筑空间造型努力挖掘具有绍兴地域文化特色的,住院楼隔层退进出挑、多样化的屋顶疗愈平台、生态屋顶花园和漂浮的空中连廊,构成了充满未来感的独特城市意象,体现了自然的山形水势。在这里我们试图重构人与自然、人与医院的和谐关系,也尝试创造出别样的医院形象和医疗体验。

内容简介:以独特而包容的视角收录中外设计机构、医疗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收录中国医疗建筑行业内优秀设计单位的典型作品,聚焦最近五年涌现出的优秀医院建筑设计项目、展现新的设计理念,反映中国的医疗建筑行业发展趋势,表述新时代医疗设施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的主流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价值观。将按医院建筑类别、项目性质、工程规模进行梳理、登录刊载。力求为设计机构、地产开发商、主管部门、各级医疗机构搭建最佳的学术交流业务合作平台、为中国医疗建筑设计行业提供一部最具权威性、系统性、实用性的建筑设计类文献典籍。

本文内容根据首席总建筑师、院长在中国医疗建筑设计师年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经过本人审核。

:其一,医院医疗服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导致医疗空间需求日益增大。其二,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大型医技设备的不断更新迭代,学科设置、诊疗方式、运营模式也都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其三,节能、低碳、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基本要求,医院作为一种能耗特别巨大的特殊类型建筑,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成为近年来医院改扩建工程中的必选项,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其四,医院在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为患者、家属、医护工作者创造一个更加便捷、温馨的疗愈、工作环境,逐渐成为医院发展的又一新的诉求。

医用床、医用车、医疗家具用品、多功能护理车、救护车、医院建筑配套产品与装备技术、医院家具及装备、生命支持系统与专业工程、医疗建筑环境设计、医院洁净工程、绿色节能解决方案等;

1.1 医疗工艺设计应基于医院学科规划,科学、合理的对医疗流程、医疗流程条件、资源配置等进行系统性工艺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基于智慧建筑和智能楼宇基础支撑,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未来医院,以打造新技术共性平台、建设智慧医疗单元、发展智慧化融合应用为基础,建立全面感知、泛化连接、智能进化、数字孪生的智慧医疗中心及智慧医学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未来智慧医院新模式。

医院建筑面积5万㎡,核定开放床位800张,下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5个,医疗整体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从事建筑设计行业34年,主持了学校、医院、酒店、住宅等各类型建设项目,主持了等多个科研项目,并在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国家工程建设规范、国家标准,同时编著完成医疗专项图书。担任第一届理事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网新浪网人民网新华网 今日头条  健康界杂志社 洁净园跨界筑医疗口碑 第一健康报道 中国数字医疗网中国医采网。

住院部作为医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医院病患人员及医护工作人员停留时间最长、功能相对完整的区域,其建筑体量约占医院总体建筑面积的40%,是医院中用于临床医疗护理的医疗部门。

1.2 医疗工艺设计应进行前期设计和条件设计。前期设计应满足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及建筑方案设计的需要。条件设计应与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同步完成,并应与建筑设计的深化、完善过程相配合,同时应满足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住院综合楼建设是医院改造升级的关键环节。既充分考虑院区已有建筑、环境及综合管线等问题,减少对已有建筑环境与结构的影响,又通过合理的医疗工艺设计,使得医疗需求与建筑空间达到互融互通,从而打造出一个集约高效的医疗环境。紧追医院发展步伐,坚持研发持续高投入,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为医院高效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走进建筑内部,通过与自然共生的室内环境及体验式的医疗服务,遵循的设计理念,让医护与患者都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受到比邻自然与公园的疗愈环境。

医疗工艺是医疗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对医疗工艺这样定义:医疗工艺设计应基于医院学科规划,科学、合理的对医疗流程、医疗流程条件、资源配置等进行系统性工艺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医疗是深刻的个人体验,因此,医疗设计必须首先以人为本。从护理过程到接受护理的环境,患者体验护理的方式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我着手进行医疗设计时,我认为建立与自然的联系,利用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营造风光的健康生活方式(吸引社区成员),不仅在护理服务交付中而且在设计中融入技术以减少工作量也很重要。建筑环境对环境的影响,所有这些都旨在设计更美好,更健康的世界。

除了针对医疗专家的建议,建筑师又能采取什么方式确保社区医院成为便捷而又受欢迎的就医场所呢?以下四个建议或许将对未来的医疗建筑项目产生积极影响。

自2014年工作至今,一直致力于医院建筑的设计与研究,深感医院建筑与普通公共建筑设计的差异。作为一名医院建筑设计师,我有幸能全过程参与多个大型医院建筑的建设。从方案创作到施工图深化实施;从医疗工艺策划到医疗工艺三级流程设计——通过这两条设计主线,不仅满足医疗功能及建筑特殊要求,同时也关注卫生、安全、环保等问题。

医院洁净工程:建筑规划设计、医疗核心工程系统、洁净手术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感染控制灭菌消毒工程、中心供应室与icu病房工程、吊塔工程、核医学防护工程、气体工程、装配式医疗建筑、物流传输系统工程等;

门诊、住院、医技一体化设计,保证改扩建后建筑与原建筑布局的协调性:方案充分考虑老院新建的特点,在符合诊疗流程的前提下,通过打造公共空间与原有门诊楼产生良性互动,形成功能紧密的医疗综合体。门诊、住院和医技的交接部位形成通高的中庭空间和医院街,连接各交通核心,将品字形布置的三大组团连成一个整体,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通过南北贯通的立体交通脉络,将医院门诊、住院、医技和后勤等医疗建筑整合到一起,形成了高效的医疗功能体系。

项目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突出中原地域特色的建筑形象,融合中医文化内涵。占地32.8亩,设置门急诊、医技、病房、辅助用房、地下车库等。该医院工程为装配率达30%的绿色二星建筑。

医院是经批准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内部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床位1200张,环境温馨,设备设施先进,配置齐全。现在医院设立了整形美容中心、微妆中心、皮肤美容中心、抗衰老美容中心,积极引进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并拥有国际化的整形专家团队,发展非常迅速。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内容转发自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转至联系我们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